欢迎光临j9九游会有限公司官网
全国咨询热线:400-123-4567
当前位置: 首页 > 新闻动态 > 行业资讯

春风新书|用劳动的双手写下《劳动者的星辰》,范雨素和皮村的工友出书了

时间:2024-12-30 19:23:48 作者:朱一一 点击:

  钱江晚报·小时新闻记者 孙雯

  2017年,《我是范雨素》一文在微信朋友圈刷屏,三天内达到四百万阅读量,育儿嫂范雨素和她身后的“皮村文学小组”随之受到广泛的关注和讨论。

  近日,世纪文景首次在国内推出皮村文学小组作品精选集《劳动者的星辰》,力图为新工人文学叙事留下一张珍贵的剪影。

  《劳动者的星辰》世界文景|上海人民出版社 范雨素 郭福来 等 著

  “没有我们的文化,就没有我们的历史,没有我们的历史,就没有我们的将来。”这是皮村文学小组的座右铭。

  劳动者的故事承载着时代的丰富细节,劳动者的双手留下了时代不可或缺的记录,《劳动者的星辰》展现出劳动者的真实境遇和生存状态,从这里我们将看到全新的文学视野和一代人的精神史诗。

  谁在书写皮村的故事

  皮村是北京朝阳区金盏乡的一座村庄,位于东五环和东六环之间,靠近首都国际机场,在这里总是能看见低空中的飞机。由于位置较偏僻,租金便宜,这里居住着两万多名外来务工者,其中有不少爱好文学的工友。他们多住在皮村或附近,在城里工作,业余从事写作。

  自2014年起,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研究员、文学博士张慧瑜开始为文学小组担任指导,每周末为工友开设两个小时的文学课。张慧瑜还动员自己的朋友来皮村担任志愿者,吸引了一批高校教师、作家、编辑、记者加入授课群体。工友们定期相聚,讨论文学,逐渐形成“皮村文学小组”,并出版双月刊《新工人文学》,刊登文学小组中的优秀作品。

  “皮村文学小组”的文学课

  皮村文学小组成员来自天南海北,年纪从60后到90后都有,工友们都有丰富的人生阅历。尽管他们的文学经验“一般来自于初中和高中语文”,和大学教育的文学经典有一定距离,但也因此呈现出不同于专业创作的朴拙、真挚与蓬勃的生命力,提供了知识分子写作以外的全新视角,风格纯朴,鲜活动人。除此以外,文学小组的作品在社会学、新闻学、传播学等领域也是极好的研究样本。

  范雨素和她的“同学们”

  范雨素生于1973年,湖北襄阳市襄州区打伙村人,出名后她依然居住在皮村,一面做钟点工维持生计,一面继续文学创作。《大哥哥的梦想》讲述了一个有作家梦、航天梦的农民的故事,范雨素的笔触清灵透彻,带着具有洞察力的幽默感。另一篇《“北漂”们的日子》描绘了作者于上世纪90年代在北京旧货市场飘零辗转见到的众生相。

  1969年生的郭福来被工友们成为“福来大哥”,他是河北省沧州市吴桥县张家洼村人,目前是布展工人,曾在《北京文学》发表作品。《工棚记狗》《工棚记鼠》讲述工友们在工棚里逗流浪狗、抓老鼠的故事,再现了务工者的真实生活。郭大哥的文章语言刚劲简省,风格浑厚有力,沉重中又含有温情。

  四川大姐施洪丽生于1971年,高中学历,她一生走南闯北,干过形形色色的工作,《一个四川月嫂的江湖往事》讲述了她的人生经历:在餐厅杀蛇、90年代在火车站擦鞋倒票、去台商家当保姆等等,风风雨雨,磅礴大气,金句频出,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记,也显示出一个劳动者的宽广胸襟和旷达情怀。

  李若是河南信阳人,曾在“网易人间”发表大量非虚构作品。《穷孩子的学费》《红薯粉条》回忆自己童年时代的生活经历,用朴实的文字呈现劳动的细节和艰辛,作家黄灯评价她的文字“有直刺人心的力量”。

  徐克铎生于1953年,甘肃庆阳人,小学文化,当农民兼做顶棚二十七年,后来在快递公司看大门、打杂、当库房保管,后来在北京帮儿子带大了两个孙女。徐大哥对乡村生活了然于心,《媒人段钢嘴》记述乡村媒人为青年男女说媒、促成一段佳缘的故事,富于地域特色和生活趣味。

  “皮村文学小组”的课堂搬到了公益图书馆

  此外,《劳动者的星辰》还收录了月嫂李文丽、王成秀和80后作者苑伟、万华山的作品,他们或书写城市生活的新经验,或追忆故土往事,或展现在城乡之间迁徙的历程。这些作品以独一无二的亲历者视角发出了劳动者自己的声音,展现他们对生活的独特感悟,呈现出饱满的感情和厚重的质地。

  写作是皮村工友的喘息方式

 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,中国目前有近三亿“新工人”,他们的户籍仍在农村,但长年在城市打工。

  对于皮村文学小组的工友们来说,从事文学创作本身是逃离异化生活、获得生命喘息的方式,在他们笔下,文学发挥着一种最简单、最质朴的功能,直接表达他们的生活和生命状态。他们的作品拥有朴素、粗粝、鲜活的风格和旺盛的生命力,不仅打破了文学语言与现实的隔膜,更重要的是,他们的写作内容丰富,贴近生活,从乡村到城市,从个人经历到家族历史,与当下中国的现实和发展紧紧相连。

  中国作协副主席李敬泽评论道:“皮村文学小组的写作犹如劳动本身,在千锤百炼之后浓缩了生活的经验和巨大的能量,既有人生的大悲大喜,也有历经命运考验后的平静和醇熟。”

 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,未经许可,禁止转载、复制、摘编、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,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。


工程案例